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6 lines (40 loc) · 3.51 KB

log_collect_elk_efk_and_loki.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6 lines (40 loc) · 3.51 KB

本文是《凤凰结构》可观测性章节 的读书笔记

分布式日志收集方案

Java/Spring Cloud 生态的日志收集的通用解决方案是 ELK

ELK = ElasticSearch + Logstash + Kibana

如果部署在 K8s 上建议 Logstash 换成 CNCF 项目 Fluentd 变成 EFK

Kibana 是 ES 的 Web UI 就类似 Grafana 是 Prometheus 的可视化

App -> Filebeat(收集) -> Redis/Kafka(缓冲-削峰填谷) -> Logstash(聚合/加工) -> ElasticSearch(存储/索引)

除了 ELK/EFK 日志收集还可以用 Loki+Grafana 解决方案,由于 Grafana 项目代码用的多,我司项目只能选用 loki 方案

Filebeat

ElasticSearch 公司发现集群每个节点的 logstash collector JVM 要吃掉 1G 堆内存,后来他们公司用 Go 重写了一个 Filebeat

ES 公司的 Beats 信息收集家族除了 Filebeat 还有用于聚合度量的 Metricbeat 等等

Logstash 可以把例如 nginx access log 这样的非结构化数据转换通过 Grok 表达式转行为结构化的 json

日志记录反模式

不打印用户敏感信息

其实这跟不记录入参的建议类似,很多项目喜欢打印接口入参的用户邮箱和 user_id

不记入参返回值和耗时

日志的职责是记录事件(我的理解是例如进入哪个 if 分支?),记录入参耗时是 tracing 做的事情

追逐诊断信息可以用 BTree/Arthas (比 jdb 高级可以旁路获取运行时类各个字段值和函数入参)

这类 On The Fly 工具(其实就是 runtime 的意思区别于 compile time)

避免打印过多字段结构体等慢操作

如果日志内容还要查数据库或者远程调用那就别打了,或者结构体有 100+ 个字段也别打

避免误导别人

明明都已经 try catch 能还要 e.printStackTrace() 误导别人异常没被处理(这事我就犯过错...)

traceId and Mapped Diagnostic Context

TraceID 是链路追踪里的概念,类似的还有用于标识进程内调用状况的 SpanID,在 Java 程序中这些都可以用 Spring Cloud Sleuth 来自动生成

tracing 系统的分类

追踪系统根据数据收集方式的差异可分为 log-based, service-based, sidecar-based

Pinpoint 这种详细程度的追踪对应用系统的性能压力是相当大的,一般仅在出错时开启

tracing 系统跨进程传递 span 的实现

通过 HTTP/grpc 的 HEADER 单独有个字段携带 span 信息,通过 HTTP header 进行传播

time series db

如果 20 的节点,每个节点有 10 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每秒生成 200 个指标,一天就有数十亿的数据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难以解决

prometheus 用的时序数据库,时序数据库的特点如下

  • 使用 LSM 树代替关系型数据库的 B+ 树,LSM 适合时序数据多写少读,几乎不删改
  • TTL/ring_buffer/Round_Robin 数据自动轮换,例如只保留最近一年的数据
  • 定时 resampling 压缩数据: 最近七天的数据精确到秒,三个月内的数据压缩成精确到天

长期趋势分析(譬如根据对磁盘增长趋势的观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扩容)、对照分析(譬如版本升级后对比新旧版本的性能、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差异)、故障分析(不仅从日志、追踪自底向上可以分析故障,高维度的度量指标也可能自顶向下寻找到问题的端倪)等分析工作,既需要度量指标的持续收集、统计,往往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