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94 lines (107 loc) · 11.2 KB

13.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94 lines (107 loc) · 11.2 KB

第13章 - 閃電式時代的擴張策略

在這一章,我要談談創業題目的挑選。

我一直很怕我的這本心法書帶給讀者一個錯覺 -- 就是,無論所有題目,都可以用這一本書當中提到的方法,閃電式開發,然後迅速培育出一支獨角獸。

用這套方法,的確可以做出很不做的產品。但產出獨角獸,卻是未必。

我必須承認,這套方法並不是完全穩贏的。我在 2016-2018 年曾經打造過四個服務,就有一個服務並沒有成功的掀起浪潮。因爲那個服務不是一個風口項目。

這讓我得到很大的教訓:「創業必須在風口,切忌平地起高樓」。

要能夠迅速增長。我認爲題目要有一個時代背景,就是:「風口投機」。

這個「風口投機」,並不是大家想像的貶意詞。但做出一個高增長產品,的確跟「投機」有很大的關係。

《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

2017 年 5 月,我讀到李開復寫的一本書「《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裏面提到創業題目的挑選。談到互聯網創業要如何開局。這本書的觀點在於認爲「互聯網創業」談的就是「壟斷」。

爲什麼要追求壟斷呢?

  • 第一,壟斷者可以拿到市場上所有的份額
  • 第二,追求壟斷心態,可以把創業者自身逼到極限
  • 第三,從小市場先壟斷,非常容易開局。

創業投的就是「機」

那麼,創業者要如何開局呢?

李開復認爲多數創業者本身都有一個很嚴重的「謙虛」病,那就是覺得自己在乾的事,是「投機」的,因爲「投機」,社會觀感不好,就畏手畏腳的。

這反而是錯的。

要知道創業就是要投「機」,就是在時間窗口中,找到一閃即逝的「社會需求變化」。所以投「機」,並沒有什麼不對的。你反而要時時記得這一點。「機不可失」。

找「只差最後一里路」的題目

然而,這個世界是高度疊代的,社會上有很多「需求變化」。怎麼知道什麼題目是適合創業的。一個特徵就是「這件事只差最後一里路」。

你有一個對社會的痛點解法,很好。

但是如果你要花太多資源去教育市場,那麼這也許就不是你該選擇的方向。

別搞錯,微信的確推廣普及了二維碼,但微信有資本有團隊。一般創業團隊沒有那麼多資源,所以你只能挑「只差最後一理路」的題目去做。

如何開局:找自己擅長且可以察覺市場變化的題目

再來,要能夠抓到這個「社會需求變化」的局,創業者需要三點特質:

  • 你必須要對這件事情熟練
  • 你能察覺到市場上變化
  • 強大的執行力

許多創業書,不斷的反覆提,創業不要作「自己不熟」的領域。因爲你不熟,你就會耗掉很多時間,你就無法察覺到市場上的變化。而且在這個市場上,即便你佔了先機,也會被其他更強大的公司滅掉。

最終目的是 1 -> N

要從細分市場開局,甚至壟斷。實際上是爲了打造能夠運作這個市場的團隊與模式。在時機成熟時,一口氣放射到下一個連結市場去。

當然,有人聽到細分市場。就會覺得,好,細分市場我也找得到,我也鑽進去。但下面就緊跟來一個誤區,你的細分市場有沒有「下一級的連結市場」。有時候你可能壟斷了一個細分市場,但這個細分市場沒有下一級市場。所以你的壟斷之路也到這裏停了。

不過也不必感到沮喪。畢竟有 99% 的細分市場,是沒有下一級的連結市場的。所以你要記得,創業是得先從 0->1 開局,但你真正瞄準的是後面 1-99 的那個世界。

下一個主題就是。那麼壟斷產品的市場要從哪裏找呢?書中建議可以瞄準以下特徵的市場:

  • 這個問題很大。(在社會上很多人被影響)
  • 市場上的需求沒被滿足,供給根本根不上
  • 原先做這件事情的成本很高
  • 一旦你做出這類市場的產品,就有可能得到高增長。

OTCBTC 是直接奔著「風口上的戰爭」而去的

而 OTCBTC 當初的就是直奔這個目標市場去的:

  • 這個問題很大 -- 當時整個虛擬幣市場都沒辦法順利上車下車
  • 市場上的需求沒被滿足,供給根本根不上 -- 幣圈一夕回到解放前,沒有法幣兌換公司了。大家都用微信土炮煉鋼在交易
  • 原先做這件事情的成本很高 -- 在微信上交易比特幣,金額龐大但又有極高風險
  • 一旦你做出這類市場的產品,就有可能得到高增長 -- 雙邊的市集平臺,本來就是一個高增長的發展模型

當然,當時在幣圈每個人都看到這個機會,每個團隊也能夠選擇做這個題目。

但是在那個「壓力極大」的風口之上,誰能搶先蓋出來,並以正確的方式高速迭代,就變成了生死存亡的關鍵。

這纔是「閃電式開發」這套方法的千金可貴之處。

如果少了「風口上」的壓力,或者是當初選擇創業的方向,是一個沒有強勁壓力點的市場。那麼也許用這套方法,可以做出一個不錯的產品,但未必有那麼強勁的效果。畢竟,不值得解決的問題,迭代一千遍一萬遍,並不會改變問題的本質。

去哪裏找風口上的壓力?

風口上的壓力,未必是大家看到一窩蜂在做的題目。如果是這種機會,建議不要去賭,甚至是看到了纔去賭,因爲一般團隊賭輸的機會幾乎是100%。

我所指的風口上的壓力是指:這個社會一直在迭代,有些領域科技已經非常進步了,但是有的領域還是很落後,該被「重新發明」而還沒被重新發明。

有的時候,這種題目太早做,成本太高。比如 YouTube,誕生在 2006 年,剛好就是一個風口期。頻寬的基礎建設剛提升到可以提供影片上的播放,iPhone 又剛發明,允許使用者自行拍片上傳。

有幾個方向是可以去找的部分:

  • 什麼領域值得用現今的科技重新發明一遍,可以好上十倍,透過網路效應,利潤又會大上百倍?
  • 什麼平臺又是值得重新發明一遍的技術領域?(比如當時的 mobile 重新發明了 PC 上所有領域)
  • 什麼領域值得「自動化」,從而可以擠出10倍的效率提升?
  • 什麼領域的技術雖然已經很成熟了,但是跨界到新的領域,可以產生前所未有的100倍效率提升?

AARRR 已經過時,風口上有不同增長策略

傳統的增長理論(2013),提出了 AARRR 模型。AARRR 模型提出了一個產品的使用者週期:

  • Acquisition 獲客
  • Activation 激活用戶
  • Retention 用戶留存
  • Referral 推薦計畫
  • Revenue 增進營收

強調增長的方向,應該是檢視自己產品的 AARRR 線性漏斗,逐一檢討每一層的效率,達到增長的效果。

但如今這套理論已經過時。硅谷與中國現在進展到下一個「閃電式擴張」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2018)當中,增長理論,則強調 Distribution (分銷策略)與 Loop(產品迴圈)。

Peter Thiel 有一句名言:

“Poor distribution — not product — is the number one cause of failure.” (爛的分銷體系纔是失敗頭一號的原因,而非產品本身)

Dropbox CEO 則認爲硅谷太多人以爲創業正統觀念是建造一個好產品。但是真正重要的是,不只是善於蓋一個好產品,並且善於取得用戶,接著善於構建一個商業模型。雖然大衆所知 Dropbox 有一套牛逼的產品。但能夠打下他們江山的是「分銷策略」。

閃電式時代如何增長

那麼這個時代要如何快速增長。第一個階段當然是在風口打造產品,強攻上去。第二個階段我認爲在撐到高留存率後有兩個重點:

  1. 如何利用現有網路最大化你的分銷:Airbnb 利用 Craigslist 的例子
  2. 如何在這個網路上做到病毒傳播:LinkedIn 利用使用者的 Outlook

從而去建立起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的定義:當任何用戶增加對其他用戶的產品或服務的使用時,產品或服務都會受到積極的網絡影響。意思就是當這東西越來越大,其他競爭者就越來越不可能取代你。)

以此爲依歸,去打造你的成長策略。

比如說 OTCBTC 的策略就是在原有的幣圈微信羣組,搭配上舊有的買賣家熟人網路,做到病毒傳播。

開局戰略:極簡,差異化,自增長(壟斷產品特徵)

很多人以爲牛逼的產品,就是要規劃很多功能,才能上線後一擊必殺。

其實真正牛逼的產品,並不是這麼產出的。

《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一書裏面還提到,壟斷產品的特徵是:極簡,差異化,自增長。

這三個特徵,貫穿了我們全書:

  • 極簡 -- 不寫規格,而寫 User Story,只專注在「解決有價值的事」
  • 差異化 -- 利用 Landing Page 與 Customer Support 找出細分人羣,利用 Onboarding UX 在細節上做出細微的差異化
  • 自增長 -- 利用網路效應以及渠道上搭建出病毒迴路

1. 極簡

作法:

不寫規格,而寫 User Story,只專注在「解決有價值的事」

解說:

使用者關注的從頭到尾只有 1) 這個項目能不能完成我僱用這個服務的目標 2) 能不能讓我短時間秒學會操作。所以不需要其他多餘的功能。再來,複雜的產品功能,只會讓使用者困惑。一些產品後期有複雜的功能,是按需做完 Onboarding 的結果,並不是初始原因。複雜的功能,也會遇到增長天化板。

比如多數產品之所以無法跨國或跨語系做到增長。是因爲 Onboarding UX 是依據各國消費者習慣所客制的。如果產品起始功能太複雜,很難擴張。或者產品過早爲某一國家優化(很多小國產品團隊,都有我先在本國打造核心產品,然後推展到其他國家去),就很難在其他國家得到爆炸性的增長。

2. 差異化

作法:利用 Landing Page 與 Customer Support 找出細分人羣,利用 Onboarding UX 在細節上做出細微的差異化

解說:

產品差異化,並不是特別想出什麼異想天開的氣話。反而是深鑽目標人羣以及使用行爲的最終結果。這個結果造成了網路效應以及很難撼動的護城河。

Onboarding 本身的章節就高達萬字,並且自我形成增長閉環。所以這裏的差異化,是指細分目標族羣的最終結果。

3. 自增長

作法:利用網路效應以及渠道上搭建出病毒迴路

解說:

產品並不是品質好就是終點。而是要有效撲在渠道上。並且使用者的旅程經驗,符合人類本能特性,造成一個一個的增長迴圈,達到病毒增漲長的最終結果。

結語

這本書的書名 -- 閃電式開發。指的是"在風口上做出正確的創業題目,並且順利的產出項目並取得高增長"。

聽起來似乎天方夜譚。但是這樣的結果,是真的有一系列的方法論的。

這本書也是我八年以來開發產品,與創業旅程總結出的方法論。

我真摯希這本書能幫助推進世界上更多團隊,少走更多彎路,且造出更多牛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