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79 lines (274 loc) · 18.5 KB

arraydequ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79 lines (274 loc) · 18.5 KB
title shortTitle category tag description head
详解 Java 中的双端队列(ArrayDeque附源码分析)
双端队列ArrayDeque详解
Java核心
集合框架(容器)
本文详细解析了 Java 中的双端队列 ArrayDeque 的实现原理、功能特点以及源码,为您提供了 ArrayDeque 的实际应用示例和性能优化建议。阅读本文,将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双端队列在 Java 编程中的应用,从而在实际编程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meta
name content
keywords
Java,ArrayDeque,堆,队列,java 双端队列,java ArrayDeque,源码分析, 实现原理

好,我们这节继续有请王老师上台来给大家讲 ArrayDeque,鼓掌欢迎了👏🏻。

Java 里有一个叫做Stack的类,却没有叫做Queue的类(它只是个接口名字,和类还不一样)。

public interface Queue<E> extends Collection<E> {}

当需要使用栈时,Java 已不推荐使用Stack,而是推荐使用更高效的ArrayDeque(双端队列),原因我们第一次讲集合框架的时候,其实已经聊过了,Stack 是一个“原始”类,它的核心方法上都加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以确保线程安全,当我们不需要线程安全(比如说单线程环境下)性能就会比较差。

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栈时候,请首选ArrayDeque

// 声明一个双端队列
ArrayDeque<String> stack = new ArrayDeque<>();

// 增加元素
stack.push("沉默");
stack.push("王二");
stack.push("陈清扬");

// 获取栈顶元素
String top = stack.peek();
System.out.println("栈顶元素为:" + top); // 陈清扬

// 弹出栈顶元素
String pop = stack.pop();
System.out.println("弹出的元素为:" + pop); // 陈清扬

// 修改栈顶元素
stack.pop();
stack.push("小明");
System.out.println("修改后的栈为:" + stack); // [小明, 沉默]

// 遍历队列查找元素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stack.iterator();
int index = -1;
String target = "王二";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element = iterator.next();
    index++;
    if (element.equals(target)) {
        break;
    }
}

if (index == -1) {
    System.out.println("元素 " + target + " 不存在于队列中");
} else {
    System.out.println("元素 " + target + " 在队列中的位置为:" + index);
}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先创建了一个 ArrayDeque 对象,然后使用 push 方法向栈中添加了三个元素。接着使用 peek 方法获取栈顶元素,使用 pop 方法弹出栈顶元素,使用 pop 和 push 方法修改栈顶元素,使用迭代器查找元素在栈中的位置。

ArrayDeque 又实现了 Deque 接口(Deque 又实现了 Queue 接口):

public class ArrayDeque<E> extends AbstractCollection<E>
                           implements Deque<E>, Cloneable, Serializable
{}

因此,当我们需要使用队列的时候,也可以选择 ArrayDeque。

ArrayDeque<String> queue = new ArrayDeque<>();

// 增加元素
queue.offer("沉默");
queue.offer("王二");
queue.offer("陈清扬");

// 获取队首元素
String front = queue.peek();
System.out.println("队首元素为:" + front); // 沉默

// 弹出队首元素
String poll = queue.poll();
System.out.println("弹出的元素为:" + poll); // 沉默

// 修改队列中的元素
queue.poll();
queue.offer("小明");
System.out.println("修改后的队列为:" + queue); // [陈清扬, 小明]

// 查找元素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queue.iterator();
int index = 0;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element = iterator.next();
    if (element.equals("王二")) {
        System.out.println("元素在队列中的位置为:" + index); // 0
        break;
    }
    index++;
}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先创建了一个 ArrayDeque 对象,然后使用 offer 方法向队列中添加了三个元素。接着使用 peek 方法获取队首元素,使用 poll 方法弹出队首元素,使用 poll 和 offer 方法修改队列中的元素,使用迭代器查找元素在队列中的位置。

我们前面讲了,LinkedList不只是个 List,还是一个 Queue,它也实现了 Deque 接口。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所以,当我们需要使用队列时,还可以选择LinkedList

// 创建一个 LinkedList 对象
LinkedList<String> queue = new LinkedList<>();

// 添加元素
queue.offer("沉默");
queue.offer("王二");
queue.offer("陈清扬");
System.out.println(queue); // 输出 [沉默, 王二, 陈清扬]

// 删除元素
queue.poll();
System.out.println(queue); // 输出 [王二, 陈清扬]

// 修改元素:LinkedList 中的元素不支持直接修改,需要先删除再添加
String first = queue.poll();
queue.offer("王大二");
System.out.println(queue); // 输出 [陈清扬, 王大二]

// 查找元素:LinkedList 中的元素可以使用 get() 方法进行查找
System.out.println(queue.get(0)); // 输出 陈清扬
System.out.println(queue.contains("沉默")); // 输出 false

// 查找元素:使用迭代器的方式查找陈清扬
// 使用迭代器依次遍历元素并查找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queue.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element = iterator.next();
    if (element.equals("陈清扬")) {
        System.out.println("找到了:" + element);
        break;
    }
}

在使用 LinkedList 作为队列时,可以使用 offer() 方法将元素添加到队列的末尾,使用 poll() 方法从队列的头部删除元素,使用迭代器或者 poll() 方法依次遍历元素。

栈和队列

要讲栈和队列,首先要讲Deque接口。Deque的含义是“double ended queue”,即双端队列,它既可以当作栈使用,也可以当作队列使用。下表列出了DequeQueue相对应的接口:

Queue Method Equivalent Deque Method 说明
add(e) addLast(e) 向队尾插入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offer(e) offerLast(e) 向队尾插入元素,失败则返回false
remove() removeFirst() 获取并删除队首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poll() pollFirst() 获取并删除队首元素,失败则返回null
element() getFirst() 获取但不删除队首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peek() peekFirst() 获取但不删除队首元素,失败则返回null

下表列出了DequeStack对应的接口:

Stack Method Equivalent Deque Method 说明
push(e) addFirst(e) 向栈顶插入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offerFirst(e) 向栈顶插入元素,失败则返回false
pop() removeFirst() 获取并删除栈顶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pollFirst() 获取并删除栈顶元素,失败则返回null
peek() getFirst() 获取但不删除栈顶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peekFirst() 获取但不删除栈顶元素,失败则返回null

上面两个表共定义了Deque的 12 个接口。

添加,删除,取值都有两套接口,它们功能相同,区别是对失败情况的处理不同。

一套接口遇到失败就会抛出异常,另一套遇到失败会返回特殊值(falsenull。除非某种实现对容量有限制,大多数情况下,添加操作是不会失败的。

虽然Deque的接口有 12 个之多,但无非就是对容器的两端进行操作,或添加,或删除,或查看。明白了这一点讲解起来就会非常简单。

ArrayDequeLinkedListDeque的两个通用实现,由于官方更推荐使用ArrayDeque用作栈和队列,加之上一篇已经讲解过LinkedList,本文将着重讲解ArrayDeque的具体实现。

从名字可以看出ArrayDeque底层通过数组实现,为了满足可以同时在数组两端插入或删除元素的需求,该数组还必须是循环的,即循环数组(circular array),也就是说数组的任何一点都可能被看作起点或者终点。

ArrayDeque是非线程安全的(not thread-safe),当多个线程同时使用的时候,需要手动同步;另外,该容器不允许放入null元素。

上图中我们看到,head指向首端第一个有效元素,tail指向尾端第一个可以插入元素的空位。因为是循环数组,所以head不一定总等于 0,tail也不一定总是比head大。

方法剖析

addFirst()

addFirst(E e)的作用是在Deque的首端插入元素,也就是在head的前面插入元素,在空间足够且下标没有越界的情况下,只需要将elements[--head] = e即可。

实际需要考虑:

  1. 空间是否够用,以及
  2. 下标是否越界的问题。

上图中,如果head0之后接着调用addFirst(),虽然空余空间还够用,但head-1,下标越界了。下列代码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addFirst(E e)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
    if (e == null)//不允许放入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elements[head = (head - 1) & (elements.length - 1)] = e;//2.下标是否越界
    if (head == tail)//1.空间是否够用
        doubleCapacity();//扩容
}

上述代码我们看到,空间问题是在插入之后解决的,因为tail总是指向下一个可插入的空位,也就意味着elements数组至少有一个空位,所以插入元素的时候不用考虑空间问题。

下标越界的处理解决起来非常简单,head = (head - 1) & (elements.length - 1)就可以了,这段代码相当于取余,同时解决了head为负值的情况。因为elements.length必需是2的指数倍,elements - 1就是二进制低位全1,跟head - 1相与之后就起到了取模的作用,如果head - 1为负数(其实只可能是-1),则相当于对其取相对于elements.length的补码。

下面再说说扩容函数doubleCapacity(),其逻辑是申请一个更大的数组(原数组的两倍),然后将原数组复制过去。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我们看到,复制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复制head右边的元素,第二次复制head左边的元素。

//doubleCapacity()
private void doubleCapacity() {
    assert head == tail;
    int p = head;
    int n = elements.length;
    int r = n - p; // head右边元素的个数
    int newCapacity = n << 1;//原空间的2倍
    if (new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Sorry, deque too big");
    Object[] a = new Object[newCapacity];
    System.arraycopy(elements, p, a, 0, r);//复制右半部分,对应上图中绿色部分
    System.arraycopy(elements, 0, a, r, p);//复制左半部分,对应上图中灰色部分
    elements = (E[])a;
    head = 0;
    tail = n;
}

该方法的实现中,首先检查 head 和 tail 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则抛出异常。然后计算出 head 右边的元素个数 r,以及新的容量 newCapacity,如果 newCapacity 太大则抛出异常。

接下来创建一个新的 Object 数组 a,将原有 ArrayDeque 中 head 右边的元素复制到 a 的前面(即图中绿色部分),将 head 左边的元素复制到 a 的后面(即图中灰色部分)。最后将 elements 数组替换为 a,head 设置为 0,tail 设置为 n(即新容量的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elements 数组被替换为 a 数组,因此在方法调用结束后,原有的 elements 数组将不再被引用,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addLast()

addLast(E e)的作用是在Deque的尾端插入元素,也就是在tail的位置插入元素,由于tail总是指向下一个可以插入的空位,因此只需要elements[tail] = e;即可。插入完成后再检查空间,如果空间已经用光,则调用doubleCapacity()进行扩容。

public void addLast(E e) {
    if (e == null)//不允许放入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elements[tail] = e;//赋值
    if ( (tail = (tail + 1) & (elements.length - 1)) == head)//下标越界处理
        doubleCapacity();//扩容
}

下标越界处理方式addFirt()中已经讲过,不再赘述。

pollFirst()

pollFirst()的作用是删除并返回Deque首端元素,也即是head位置处的元素。如果容器不空,只需要直接返回elements[head]即可,当然还需要处理下标的问题。由于ArrayDeque中不允许放入null,当elements[head] == null时,意味着容器为空。

public E pollFirst() {
    E result = elements[head];
    if (result == null)//null值意味着deque为空
        return null;
    elements[h] = null;//let GC work
    head = (head + 1) & (elements.length - 1);//下标越界处理
    return result;
}

pollLast()

pollLast()的作用是删除并返回Deque尾端元素,也即是tail位置前面的那个元素。

public E pollLast() {
    int t = (tail - 1) & (elements.length - 1);//tail的上一个位置是最后一个元素
    E result = elements[t];
    if (result == null)//null值意味着deque为空
        return null;
    elements[t] = null;//let GC work
    tail = t;
    return result;
}

peekFirst()

peekFirst()的作用是返回但不删除Deque首端元素,也即是head位置处的元素,直接返回elements[head]即可。

public E peekFirst() {
    return elements[head]; // elements[head] is null if deque empty
}

peekLast()

peekLast()的作用是返回但不删除Deque尾端元素,也即是tail位置前面的那个元素。

public E peekLast() {
    return elements[(tail - 1) & (elements.length - 1)];
}

小结

当需要实现先进先出(FIFO)或者先进后出(LIFO)的数据结构时,可以考虑使用 ArrayDeque。以下是一些使用 ArrayDeque 的场景:

  • 管理任务队列:如果需要实现一个任务队列,可以使用 ArrayDeque 来存储任务元素。在队列头部添加新任务元素,从队列尾部取出任务进行处理,可以保证任务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执行。
  • 实现栈:ArrayDeque 可以作为栈的实现方式,支持 push、pop、peek 等操作,可以用于需要后进先出的场景。
  • 实现缓存:在需要缓存一定数量的数据时,可以使用 ArrayDeque。当缓存的数据量超过容量时,可以从队列头部删除最老的数据,从队列尾部添加新的数据。
  • 实现事件处理器:ArrayDeque 可以作为事件处理器的实现方式,支持从队列头部获取事件进行处理,从队列尾部添加新的事件。

简单总结一下吧。

ArrayDeque 是 Java 标准库中的一种双端队列实现,底层基于数组实现。与 LinkedList 相比,ArrayDeque 的性能更优,因为它使用连续的内存空间存储元素,可以更好地利用 CPU 缓存,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更快。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ArrayDeque 的底层实现是数组,而 LinkedList 的底层实现是链表。数组是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而链表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每个节点存储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因此,在使用 LinkedList 时,需要频繁进行内存分配和释放,而 ArrayDeque 在创建时就一次性分配了连续的内存空间,不需要频繁进行内存分配和释放,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 CPU 缓存,提高访问效率。

现代计算机CPU对于数据的局部性有很强的依赖,如果需要访问的数据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那么就可以利用CPU的缓存机制,提高访问效率。而当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内存块里时,每次访问都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效率会受到影响。

当然了,使用 ArrayDeque 时,数组复制操作也是需要考虑的性能消耗之一。

当 ArrayDeque 的元素数量超过了初始容量时,会触发扩容操作。扩容操作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并将原有元素复制到新数组中。扩容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不过,ArrayDeque 的扩容策略(当 ArrayDeque 中的元素数量达到数组容量时,就需要进行扩容操作,扩容时会将数组容量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数组复制的次数和时间消耗,同时保证 ArrayDeque 的性能和空间利用率。

ArrayDeque 不仅支持常见的队列操作,如添加元素、删除元素、获取队列头部元素、获取队列尾部元素等。同时,它还支持栈操作,如 push、pop、peek 等。这使得 ArrayDeque 成为一种非常灵活的数据结构,可以用于各种场景的数据存储和处理。

参考链接:https://github.com/CarpenterLee/JCFInternals,作者:李豪,整理:沉默王二


GitHub 上标星 10000+ 的开源知识库《二哥的 Java 进阶之路》第一版 PDF 终于来了!包括Java基础语法、数组&字符串、OOP、集合框架、Java IO、异常处理、Java 新特性、网络编程、NIO、并发编程、JVM等等,共计 32 万余字,500+张手绘图,可以说是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详情戳:太赞了,GitHub 上标星 10000+ 的 Java 教程

微信搜 沉默王二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二哥的原创公众号沉默王二,回复 222 即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