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docs/guide/guide_slbiz.md b/docs/guide/guide_slbiz.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803f51e --- /dev/null +++ b/docs/guide/guide_slbiz.md @@ -0,0 +1,260 @@ +--- +title: 文化课学习碎碎念 +date: 2024-06-30 19:09:27 +author: slbiz +author_nickname: LuoYisu +--- + +# 前言 + +## 内容简述&目标人群 + +这篇文章主要包括一个唐突退役、最好成绩省一的 OIer 有关文化课学习的碎碎念,以及他根据自己高三一年的学习经历给正在或正要学习文化课的 OIer 的一些建议,主要包括心态和技术层面。 +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正确,还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吸收。如果你能看完我会很开心,如果希望进一步沟通也欢迎来找我。 + +## 我是谁? + +我是这个学校 2024 届(可能)最悲惨的 OIer,网名包括 slb、slbiz、_slb。 + +OI 方面,我不算 OI 零基础,但基础不太好,高一高二停了两年课,高一水平挺低的,混了一年啥也没干。高二 CSP-S 是全省第二名(NOIP 那一年没举办),本来踌躇满志,但也许是后来摆太大了,也许是运气不好,又或许是那一阵子状态不好,高二的省选唐突退役,两年OI一场空了。然后混了几个月直到高二的暑假(其实就是高三)才开始学习文化课。 + +文化课方面,我中考是全市 20 名左右,没有提前学过任何高中知识,仅无聊的时候翻了翻书作为娱乐。英语词汇量较低,只够应付中考;语文的素养本来觉得挺差的,但后来跟别人比,发现我好像语文阅读水平还是挺不错的,也许是小时候看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书、还热衷冲浪的缘故。但作文因为练习太少很差。高一高二没参加考试,高三上学期成绩很烂,不过好歹从 300 名进步到了 200 名,下学期也很烂,又从 300 名重新来过,但最后一次模拟(难度和高考相差没那么大)还好,高考的时候语文数学英语发挥都还正常,然而物理化学发挥极差,最后只获得了 680 分,很遗憾。 + +我高三一年全部自学,没有找校外老师进行任何辅导,但是高二上的各科知识都差不多学了一遍,对高一的生物有一定了解,高二下的知识一概不知。这篇文章主要针对自学,有关非自学的内容几乎全部基于我的脑补,请谨慎甄别。 + +我在学校基本上不娱乐,只学习。在校外不像一些卷怪,我晚上在家里基本不学习,周末也基本不学习,只混着写作业。寒假也基本没学习,作业都没怎么写。如果利用好我摆烂掉的空闲时间(主要是很重要的寒假),相信你可以取得比我高得多的分数;如果你不需要取得极高分数,那么更好,做好该做的,剩下的混就完了。 + +{section} + +# 技术层面的学习指北 + +## 整体 + +因为我是直接从一轮复习开始回归文化课,所以别无选择,只能跟着学校的一轮复习进度走,学习知识点。如果你高一和高二有时间,那么从我在高三的情况来看(想象),建议是尽可能多掌握知识点,努力把所有缺失的知识(不仅是现在正在学的)全都补上。补齐当前学期以外知识的优先度大致是生物化学 > 物理 > 数学,语文英语论外。这个优先级基本是难度递增,对记忆的要求递减。做一点解释:如果你的化学生物基础足够扎实,那么做题是很轻松的事情,高三也无需花太多时间进行学习。而数学物理,我的看法是能把现在正在学的地方学明白就不错了,其他的等到高三跟着一轮复习就行。 + +高三开始,我的建议是完全跟着学校走,练习册用学校的就行,可以找一些有关知识点的书。不要放弃语文(这玩意在高考中很重要),化学生物也不能因为赋分就开摆,尽量多记一些,不能只盯着数学和物理。当然数学物理也很重要,不过一定一定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模型,基本方法为重点,打好基础之后再去做难题,一些纯粹刁难人的题目就没啥必要做了,不要陷入一种“别人都在做高深的题/学习高深的结论,我也要跟上”的误区。一方面基础题是高考的主要部分,而难题也考察的是素养/基本功而不是你会多少生僻的结论,另一方面就算学了也未必能学明白。 + +然后要简单说一下,遇到不会的东西还是要尽量去瞅一眼(比如化学生物的神秘背诵点),可以问问别人,然后自己看看有没有必要深入理解/背诵。周围有一个百科全书能问问题会很方便。 + +时间是要抓紧的,上课听不听见仁见智,我的建议还是尽可能听。而如果时间不够也不必太过着急,干活就行,最后终究是能至少把各科都学到一个还行的水平。 + +冲刺阶段,我的建议是尽早把各科的基础知识搞定,然后堆熟练度。熟练度对上限没啥帮助,但可以提高下限,跟 OI 打暴力差不多,是可以提高分数期望的。打基础阶段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越早结束越好,最好寒假就搞定。寒假的时间需要抓紧,不要像我一样就做了一点数学和生物,物理化学基础没整好,别人 100 我 90。 + +高三下学期其实挺混乱的,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但我觉得学校的规划挺好的,自己再加以练习补充即可。我主要就补充数学了,推荐搜集各地的模拟卷,再推荐一个公众号“数海漫游”。其他学科我没怎么补充练习,也只有语文学得还好,所以就不乱说了。 + +每一科的学习会在接下来的部分详细说明,顺序大致从我学得好到差排序,学得好就讲讲成功经验,学得不好就讲讲失败经验以及脑测的正确学习方法。注意,**以下所有关于未来的预测都是我一拍脑袋想的,而且有时效性**,仅供参考! + +{section} + +# 单科 + +# 语文 + +刚回来的时候,我对这个学科以及自己的能力是没有什么把握的,尤其是写作,但后来我发现不知道是同学们不喜欢学习语文还是什么原因,我的语文水平直接到了班级平均甚至高于平均水平(主要靠现代文阅读)。可能是冲浪太多了,比较擅长分析人的想法?最后 128 分,获得班级第 7 名,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我的高考。这篇内容可能难以复现,但我尽量写一写。 + +## 前言 + +语文确实是有必要认真学习的学科,正如我的班主任所说,平时模拟和高考平均分可能差不多,但高考的方差会比平时模拟大很多。我不清楚究竟应该学到什么程度,但不能太混了。 + +我其实对待语文作业不是非常认真,如果作业有答案或者可以找到答案,那么我一般会量子速读文章和问题,大概想一两个分点就去看答案,然后看看答案里哪一部分是自己觉得合理而且能想到的,给改编一下写上去。没答案的话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老师批可能绞尽脑汁想一想,否则瞎写一下开摆了。阅读还是愉快的,但理解就比较不愉快了( + +语文的选择题确实是直接明了的分数,需要尽量不错或者少错(模拟题错很多正常,不必太在意),需要学会优中选优,错中选错,这方面基本靠做题+老师讲常见的设问点,以及自己猜测出题人意图悟。主观题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不过经过训练可以提升,是拉开差距的主要位置。我的语文老师后期也把重点放在主观题的提升上,她经常发卷子然后批主观题。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主观题不能懒,平时就算了,考试的时候还是要写完整,该找例子加以分析就要找,诗歌该写画面就写,答案一般比较简略,你要是比答案还简略容易被扣分( + +还有一点是字迹,我一直觉得字好坏不重要,清晰、便于阅读更重要,我个人对阅读行书比较困难,所以一直写楷书,不知道批卷的人有没有同样的想法,不过应该还好? + +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是必须牢记的,比如写景的角度这种,基本的思路也要记住,但答题不是套模板(尤其是文学类文本,包括诗歌),你能看出来的文章的独特之处才是重点,个人阅读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出题人和考生其实都是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至于如何赏析真的难说,也许看的多了就能敏锐地体会到文章的独特之处?当然,一些套话也可以记一记,没啥可写的时候答上去也没错,说不定对了。 + +以下有些内容来自我的语文老师,没有她我的语文应该就废了。还需要注意,大多数内容是针对高考语文而非模拟。 + +## 默写 + +这 6 分其实想全拿到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最基础的要把所有诗词背下来,性价比高,剩下的文言文尽量背吧,有一些抽象文言文只背重点其实我个人认为也够了,毕竟这个题叫“名篇名句默写”,按理来说不会考太生僻的。文言文具体的重要程度建议问同学或老师。 + +背诵时用语文书,你需要理解你背的东西的意思,顺便过一遍书下注释,对文言文和诗歌有帮助。 + +## 现代文阅读 I + +读就完事了,认真读,我的建议是先快速通读一遍再去看题目。我个人读文章是纯看不动笔,不过我们老师推荐动笔,但我觉得文章也不长,没必要。 + +选择题比对选项和原文,认真分析细节,应该不会有问题的。注意题目考查细节还是偏推断,举个例子,如果考查细节,那么选项中因果关系经常被设误,要严格分析有没有因果关系;如果侧重推断,那么因果关系很可能是出题人自己的推断,未必就是错的。 + +主观题记得分点答题,能答几点答几点。三点四分的题目有很多。这部分的主观题通常需要到原文简单分析、分层、概括、照抄。好像正常的思路是先找到答题区间,再认真读挑选答案。 + +不难,应该追求满分。 + +## 文言文 + +文言文其实是考查你的词汇量够不够大,本身没什么难的,能看懂的话就没啥问题。常见的实词要多积累。 + +断句不要先入为主,选择题基本都是考查词义、翻译,有关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基本设误都在实词理解或者翻译上。 + +翻译句子一定要记得特殊句式,宾语前置这种语法项,然后就是要逐字翻译,少意译,重点词汇会就得分,不会就不得分,没啥办法。最后的问题其实没啥难的,视野开阔点,多角度/多方面去答就行了,这 3 分几个点都有可能。 + +如果有条件,还是建议先浏览大概一眼文章再去看题,对最后的主观题有帮助。不过我的经验是一般没条件。 + +## 现代文阅读 II + +对于文学类文本,如前言所述,要注意文本的特殊性,大家的阅读水平都是遥遥领先的,应该相信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常见套路例如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效果、散文的内容结构效果主旨得熟练掌握,但具体往里写什么就靠自己了。相信“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别人都答不出来,你就算擦边也许就能比别人多 1 分。 + +为什么要相信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呢?我认为这里的底层逻辑是:“文本作者读者”这个三角中,我们和出题人其实都是站在读者这一角,他只不过比你更高明一些。 + +选择题要避免现代文阅读 I 中过分纠结于细节的行为,要优先找内容情感手法类的错误,而一些高深的鉴赏内容可以暂时认为是对的。而主观题努力答就好了,第一个一般不太难,第二个可能有一个点答不出来,但也无所谓。 + +## 古代诗歌 + +诗歌我一直觉得是语文最难的部分,因为诗歌比文言文更难以看懂,而问题恰好就是在考查你看没看懂。。。尤其是选择题,喜欢考细节理解,经常看你实词有没有理解正确。 + +选择题和现代文阅读 II 类似,一些涉及出题人个人鉴赏层面的选项可以先放一放,优先找内容、细节在理解上的错误,毕竟你觉得出题人的鉴赏是错的,可能是你境界太高,也可能是你境界太低,很难评。 + +## 语言文字运用 + +知识点都搞清楚,该干啥就干啥,然后相信你是个中国人,你的母语是汉语。做题时别着急。不行就专项做一做。我经常语用扣好多分,但也没办法,这个东西有点玄学。 + +## 写作 + +事实上,从得分角度,我认为写作水平的提升(45->50+)比阅读水平的提升(4->6)更容易,但很难有时间去大量练习。我到最后也没有搞明白应该怎么写作,倒也不是不会写,但就是写不出来,就算抛开文采要求也写不出来,可能就是缺少练习导致的。我是真不喜欢写作文... + +作文基本就是看你的逻辑和文采,平时考试也能看到很多观点和逻辑奇怪的作文得高分,咋整。。。高考不知道,平时考试确实是有靠字迹、引用、例子骗分的作文。。。下面讲讲我对作文的理解。 + +作文首先要维稳,别给自己干 40 以下了。然后逻辑方面,考场上很难从头想,大家基本都是记忆化搜索。尽量给自己的文章搞点亮点出来。。。但也不推荐太强行,反正我从来不模仿自己觉得无法接受的逻辑、观点。文采方面,恰当的引用和合适的例子确实比较重要,是冲击高分的必要条件,句式最好搞得高级一点,真不行多发问( + +然后字迹得做到清晰易读,还有技巧是段落结束的时候尽量多留一些空白,这样分段更清晰一些,能起强调作用。 + +# 数学 + +事实上这部分内容可能时效性很强,因为未来的数学会变成啥样我真看不太出来。 + +先讲讲计算问题,我饱受计算问题折磨多年,感觉计算一是要多练,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再就是要相信自己算的是对的。这种信心是有用的,可以避免“我在想怎么算简单,别人已经用基本的方法算完了”。 + +做题的时候要有意识的积累方法和经验,对于一个方法需要知道其适用范围,题做出来了要知道为什么能做出来,做不出来同理。这部分和 OI 差不多,不讲了。如果能找到高人的笔记应该会有用,比如 $xe^x=e^{x+\ln x}\geq x + \ln x+1$ 这种技巧,我们老师是不讲的,但用在选择填空上猜答案能节约大量时间(其实这就是一种同构)。 + +讲讲具体的内容,我的导数不好,这是因为我缺少大量的练习,而且学校没有把重点太放在导数上,我个人也预测以后的高考不会在导数上难为人,所以练得少。极值点偏移、同构、泰勒展开、对数均值不等式这些虽然也会,但其实用得不多。 + +解析几何是我们这一届比较重视的模块,除了基础的结论,极点极线(包括基础的调和点列结论)、仿射变换、齐次化技巧([我当时看的一个讲齐次化的视频,看前半部分就够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y421h7aF))是一定要掌握的,曲线系这玩意没啥用,无所谓了。一些太神秘的结论不会也行。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先想再算。简单题要想好做题的流程,一步一步算即可;如果题目的流程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大胆猜想。总之要努力算。 + +新定义、数列这些相信属于 OI 选手擅长的领域,大家的构造、找规律、猜结论、归纳法水平都炉火纯青。留好时间努力做即可,我猜测明年就要一卷下放到二卷了(但也许不会?甚至不一定是数列?),想练习的话感觉还是得到全国搜集模拟题,但狂练这类问题感觉意义不大,即使要考 700 分,数学也不是一定要追求满分。 + +总得来说,除了一些只有计算的题目,数学还是做起来比较愉快的。也可以娱乐一下,比如我当时使用待定系数法求等差乘等比的通项公式(一般用错位相减法),不过后来看到阿贝尔分部求和法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个小丑。 + +个人预测,数学在高考中应该不会太难,顶多一两道题很难,必须保证基础题的准确,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速度,这部分基本靠练习。总得来说我的策略是简单题尽量快速结束,难题堆时间。 + +# 生物 + +这个学科需要把书的笔记给抄完,然后努力把知识点背下来。事实上如果知识点(包括一些结论和对应的例子)都能掌握(注意要准确,否则会被不定项选择干烂),常见的题也见过,卷子不难的情况下,裸分 90+ 应该是没问题的。对于一些问题的分析很多时候是初见杀,主要就是看你有没有见过。不过个人认为简答题常见的套路掌握之后,就可以得到绝大多数的分数了。接下来与其追求分析的那点分,还不如巩固背诵的分数,我在高考上因为没背下来书上的内容丢了至少 6 分,别学我。另外答题别懒( + +可以和同学老师多交流,能解决一些不会的问题,也能思考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当然越交流越摸不着头脑的情况也是有的,这就是生物! + +# 英语 + +语法很简单,不会的话学一下就行,总之很简单。词汇、词组没啥好说的,背就完事了,也许可以找同学的笔记看一看。 + +阅读理解这部分在词汇量足够之后,能不能满分就有点靠玄学,遇到模棱两可的题目时只能尽力去猜测出题人的意图,当然老师也会讲一些技巧,不过不能盲目依赖。 + +作文其实是重点,也比较困难,主要靠积累的各种词汇、句型来加分,而这个恰好是回归文化课的人比较难搞定的部分。我的英语作文并不好,所以只能建议维稳,尽量少犯错,**再把字写好点**。 + +至于听力,我没有怎么练习,后期更是除了考试根本不听,不过高考也满分了,还是挺简单的。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讲一下,高考前五道题语速比后面十五道题明显更快,这不是我的错觉,别人也有同感。 + +# 物理 + +学得不好,少写点。 + +物理的内容比数学多不少,不过把基础内容搞明白(现在来看,老师上课讲的已经基本足够)再稍微练习之后,已经可以达到一个还可以的分数。物理学习要注重提升能力,太恶心的计算题不用做太多,把重心放在分析问题上,知道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做下去,这部分和数学差不多。 + +辽宁的物理比起一些地方还是简单很多,比起二卷的数学也简单不少,但东北三省用同一张物理卷之后难度应该会略有上升,我太低估物理,本身基础很差,后期还没怎么学,熟练度有点低,在高考中吃亏了。 + +# 化学 + +我学得最差的学科。 + +这个学科需要背诵的东西很多,原理虽然也很重要但并不能帮助你解决所有问题,而需要背诵的东西大部分都不在书上,给我一种无力感。如果基础不扎实,做化学题是很痛苦的,慢还容易错。一定一定要把知识点、性质全背好,然后做题加以强化。事实上我化学没学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太差,而后期忽略了这一点。 + +顺带一提,如果高三才开始学,有机的训练量是偏低的。学得不好建议额外练习。我最后其实就有机比较差,其他也还可以,但恰好高考有机炸了。。。 + +{section end} + +{section end} + +{section} + +# 心理层面小建议 + +# 面对高考(针对竞赛失利者) + +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竞赛失利的人。 + +就我而言,心理上的问题主要是曾经触手可及的东西忽然难以获得,甚至根本无法触及。接受自己是失败者是容易的,事实摆在那里,但必须认真面对高考就比较困难了,毕竟高三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折磨的过程,而我甚至比别人还折磨——事实也确实如此。老师(包括一些同学)会肯定你学到的知识和拥有的能力,他们确实是想鼓励你,但这些和高考真没啥关系,只能说我心领了,心情稍微好一点。我也无数次睡觉前在床上感到痛苦,但这种心态并没有蔓延到学习上——这也是我的建议,学习的时候做到心无旁骛,其他时候内耗就内耗吧,也无所谓,最多心情差一点。事实上学校就营造了一个只需学习其他不需要想的环境,学呗,反正对于我这种既不爱说话又不爱运动的人来说,在学校除了学习也没啥事可以干。 + +心态还是得稍微积极一点,不要老是怀疑自己。事实上学习时间比别人短,那么分数少是很正常的,甚至还有人不如你。要相信自己的提升空间( + +# 如何看待模拟与高考 + +高三的考试很多,我的模拟考试基本除了炸裂还是炸裂,甚至有一次裸分没有到 500,获得 300+ 名。结果到了高考好像没有那么炸裂。所以我想讲讲我理解的“模拟”与“高考”。 + +## 保持信心,别急 + +在知识体系没搭建完整的时候,我们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参加模拟考试,然后自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意识到自己的水平有多么感人。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很多错的题(没来得及做的题)其实是会的,但考试的时候就是晕晕了,这种情况我认为十分正常,其实就是知识点不牢固,还对自己没有自信,比较紧张。随着学习的逐步和练习的逐步增多,你面对一张试卷会更加从容,晕晕、做不完的情况会变少。情况应该会得到改善,不必太过担心。当然,如果你直接跳过这个阶段,我为你高兴。 + +可能是因为 OI 的失败过于惨痛,我在回归文化课之后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说是虚荣心也可以),但自然事与愿违,因为我根本就没那个实力。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我的建议还是尽可能放下。这种事情要么成功证明自己,要么一直失败,越来越破防。我个人分析,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还是失败之后的破防和对自己实力认识不足。虚荣心毫无意义,该学习还是得学习,不能着急。而当水平达到一个阈值之后,对自己、对高考都有了一个认知,这种焦虑和不安会逐渐淡去,反而不至于考出及其离谱的成绩。(事实上,在高考前几天,我的这种欲望又重新出现了,但更多是一种跃跃欲试而不是折磨) + +相信每一届都会经历不少抽象的模拟考试,一发答案直接能让人无语那种。我也无数次在心里痛批出题人,对题目和答案表示极大的不理解、不认可。虽然说了应该也没用,但我还是建议**不要太把模拟考试放在心上**,模拟考试虽然叫模拟,但大部分模拟考试不是模拟高考,而是检验你的水平到底怎么样,所以可能充斥着偏难怪题目,以及让人难以接受的英语阅读。看看就行了,模拟好高考不好、模拟不好高考好的人比比皆是。别被模拟考试搞心态,发现问题之后接着学就行。 + +## 面对高考轻松点 + +我曾经思考过高考有什么意义,后来得出的答案是——没有意义,只是为了选拔而已。至于高考磨练意志这种话我也完全不认可,理由从略。明白了这一点,我觉得可以把心态放轻松点,高考就是为了选拔足够细心、聪明、听话的人,所以高考分数高与低也不是那么重要。别把自己逼的太紧,轻松点。 + +高考本身真没啥神秘的,就是普通的考试,和模拟没啥区别。有时候能看到“知识差不多,高考只比拼心态”的言论,说实话有点太绝对了,但优秀的心态确实能帮助你获得能力范围内的高分,毕竟高考主要考验你做题的准确度。这种准确度主要来源于平日练就的自信,高考一般来说是比平时模拟正常的,所以可以更相信自己一些。 + +即使考试前还有一些不会的(这很正常),也不必太过担心了。考试的时候一定要集中在试卷本身,其他都不用管。真正开始考试之后,对未知的恐惧会逐渐变成兴奋(尤其是数学),就算遇到不会的,模拟已经练就了我们强大的心态所以不怕。做好能做到的就行,平日练就的技能不会背叛你。 + +至于具体的考试策略,我一般是一个题做好几遍确定自己是对的再去做下一道,所以不会留出时间回头检查,这个策略未必好,但方差比较小。 + +# 快乐生活 + +学习很枯燥,高三很折磨,高考也很恶心,让人怀疑人生,所以尽量想办法让自己高兴一点,用一个班级里的梗来说就是“情绪价值”。 + +高三才融入班级其实还算是挺困难的,我也属于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的类型。自闭也有自闭的好,但有不错的人能聊一聊也是很好的放松。事实上因为周围的人比较喜欢四楼,我高一高二基本都是一个人在三楼吃饭,没啥感觉,但进入高三几个月之后,我经常不是一个人吃饭,之后一个人吃饭就有点孤独的感觉,可能是由奢入俭难吧,聊一些乱七八糟的话题真的挺开心的,这也是我为数不多的放松了。学 OI 的时候社交基本就是机房里的几个人,我与其他人基本断了联系,后来也觉得我和他们不是一路人,但没几天我就发现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 +高三还对我的身体造成了一些摧残,视力、体力都有所下降。这几天出来旅游的时候把腿走疼了。。。一位友人说是这因为我天天在教室里卷,晚上不出来跑步,所以我在这里推荐大家不要总是在教室待着,多动一动(然而,据我观察,这位友人也不总是出去跑步的)。我不喜欢运动,认为“生命在于静止”,所以一般不离开教室,但看很多人都很喜欢运动,所以还是推荐一下,毕竟运动产生多巴胺应该不是谣言。 + +在学校里我还听到了一些恋爱故事,就我个人观察,这个和成绩并无完全的正相关/负相关。我觉得在对象选得好、方法得当的前提下,单相思和双向奔赴应该都会很开心,事实上我也确实看到了有积极影响的情侣。如果想到一个人就能开心,那实在是太值得了。 + +有关学校,我有一些负面看法,但在这里就不说了,大体上没啥问题,一些细节上无法理解可能是我的问题吧,毕竟我喜欢的是自由。我自认为我想要的自由不会对秩序产生影响。24 中的生活还是挺开心的,主要是我的老师都不错。 + +{section end} + +# 一点后话 + +算是文化课学习之外的碎碎念吧。 + +这里暂时没有关于假期做什么、志愿、专业的内容,可能以后会补充。 + +## 高考之后的回顾 + +基本上整个高三,包括高考之后,我并不以一个竞赛生的身份自居,更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基础奇差的不爱学习的学生,现在想来,这种想法也许还是推了我一下。 + +我对我在高考和强基考试的发挥都不满意,强基计划笔试无所谓,高考确实让我有些失落。如果从刚回归时的情况来看,高考成绩还算过得去,但我确确实实可以做得更好,这主要还是竞赛+太摆了导致的基础问题,以及临场发挥不太理想。但还能怎么办呢,只能知来者之可追了。高中三年里我极其想达成的几件事都失败了,但现在想来,也可以算是苦乐参半,虽然我不行,但不管是学竞赛的时候,还是回归文化课之后,周围都有很好的人。 + +OI 真的比文化课纯粹,不管是人还是知识。虽然我对 OI 有许多我甚至不愿回忆的负面情绪(主要还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但还是希望你珍惜学 OI 的时光。 + +## 关于本文写作 + +我看到 Hanoist 创建这个网页之后就有高考之后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寒假时候觉得如果分数够高就可以写一写,宣传一下如此摆烂也能考高分,否则就算了。事实上我的分数并没有达到当时心中的阈值,但总觉得有些东西不写下来就没了,而且试探了一下友人,我看到了他们积极的态度,所以还是厚颜无耻地开始了写作。 + +写作途中,我反复看了 Hanoist 的文章,所以这篇文章受他的影响很深,部分观点和文章结构实际上与他的文章是一致的,我犹豫之后还是决定保留这些内容,虽然这篇文章可能有“偷理解”的情况,但确实是我此时此刻的想法。他写了两万六千字,我只写了一万字,而且已经满头大汗了,总感觉内容可能不太充实,但水平有限没办法,以后如果有新的想法会进行修改。 + +写作这篇文章其实有点痛苦,要揭开我的伤疤,还要面对自己糟糕的写作能力,我经常觉得这篇文章的说教意味有点重,讲到学习的时候既不够抽象又不够具体,卡在半截,大纲也是改了又改,具体内容也写得吃力,因为想尽量不重不漏。错别字和语法问题我打算交给 AI 试试,希望能有帮助。(使用之后发现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 +这个网站上的很多内容在学习文化课之前看可能没啥感觉,但高考之后会感觉很熟悉,我也不知道这个网站对后人能有多大的帮助,但还是凭着热情在尽力写作。 + +最后祝大家不需要学习文化课。 + +# 致谢 + +Hanoist 提供的的平台以及他的文章。 + +一个初中同学兼高中同学,在其建议下,我加入了运动相关内容。她还激励了我,加快了本文的写作速度。 + +一个高中同学(百科全书)、一个队友,他们给笔者写作提供了情绪价值(提供除具体意见以外的全部帮助)。 + +以及读到这里的你。 diff --git a/gen_index.py b/gen_index.py index 3f909a2..ceaaf5d 100644 --- a/gen_index.py +++ b/gen_index.py @@ -89,8 +89,9 @@ def match_guide_info(content): def create_page(content, file_dir, title="", date="", author_nickname=""): - content = f"!!! note\n - 作者: {\ - author_nickname}\n - 日期: {date}\n\n" + content + newline = '\n' + content = f'''!!! note{newline} - 作者: { + author_nickname}{newline} - 日期: {date}{newline}{newline}''' + content with open(file_dir, 'w', encoding='utf-8') as f: f.write(content)